微课|“自恋”的孩子更健康
来源:会明心理 发布时间:2020-04-19 浏览次数:8314
01
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是否会觉得匪夷所思?
的确,一般人见到“自恋”二字,都认为它是个贬义词,认为正常人都不该太自恋,更别说孩子了,殊不知,这实在是一个误解。
美国加州大学的两名心理学教授曾对200位本国名人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
名人比普通人更加自恋!
这其中就包括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曾任苹果集团总裁的乔布斯以及很多好莱坞娱乐业的明星。
名人都比较自恋,这种自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偏执、自信、执着和坚持,他们可以做出好产品,超越自己的极限,创造历史,这已是个“常识”。
自恋就是爱自己,所以,自恋的人喜爱被聚光灯包围的感觉。
而且站在聚光灯下,自恋者也会认为别人也会觉得他们了不起。
自恋者容易被人喜欢,尤其是第一次见面,他们性格外向做事情专注、执行力强、目光高远,在公共场合总能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总会很出彩。
02
自恋是每个人心理活动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和与现实相应的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自恋并非完全负面的存在,决定它意义的,更多是我们如何看待自恋。
婴儿刚出生时会有一种全能感,就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听起来很可笑是不是?
婴儿认为只要通过简单的想象,他们的愿望就可以得以实现。
对于婴儿来说,我饿了,稍微示意下就有送到嘴边的食物,想抓什么就抓什么(虽然TA也没什么可以抓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然就是无所不能的。
与此同时,在婴儿的心目中,父母同样无所不能,因为父母能解决自己的一切问题。
那种全能感和无比强大的父母对婴儿来讲十分正常的。
这是因为全能感是婴儿应对自己虚弱无助的防御,在这种不依赖他人就活不下去的时期,婴儿的全能感会防御性地帮助这些弱小的生命成活下来。
婴儿刚出生时,他以嘴巴吸吮妈妈的乳头,这不仅使口唇黏膜获得了“快感”,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基本的“控制感”。
比如,孩子可以使劲儿地吸住妈妈的乳头不松口,以获取足够的乳汁。
后来,孩子的小手可以抓握更多的东西,比如,抓紧妈妈的衣襟等。
孩子无论饿了还是尿了,只要一哭,妈妈立刻来喂奶或者换尿布。
这时,孩子内心的“控制感”就更加的扩大了,甚至感到自己是“全能的”,任何事情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只要一哭,什么事情都能解决。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心理发育的起始点。
03
朋友家有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他爸爸把手臂伸展开来,小男孩很努力想要站在爸爸的手臂上。
最后很是花费了一番功夫才站了上去,而后呢,这个小男孩觉得特别的自豪,他爸爸也光荣地赞赏:“世界冠军!”
而那个小男孩把两只手高举着,真的像个世界冠军一样。
直到他觉得表现得足够了,就滚到爸爸怀中,父子两人都特别开心。
当然从我们成人的角度来讲小男孩的表现和世界冠军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但是在这里,让我觉得特别温暖的就是: